|
|||||||||||||||
|
|||||||||||||||
艺苑 杂谈 ■ 吴纯宝 近日因工作与赵旭相见,听他说准备出一个绘画册子,筛选了近五十件作品。听到这个消息,作为他的兄长、朋友、和文化系统的“战友”,真心替他高兴。 我和赵旭的相识源于今年陕西省书学院举办的书法培训班。今年九月份我调到了市群艺馆工作,他是石泉县文化馆的干部,从此就有了工作上的联系。十月份我因全市新民风建设书法展到了石泉,这次和他一起欣赏他的奇石书画,交流学习心得,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赵旭是一位对书画艺术热爱并十分执着,又不乏对艺术有敏锐直觉的人,这样的人往往都能虚心学习,踏实刻苦,敏思善悟,创作的作品自然也就不同凡响。 他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受过专业教育的。同时他的视野很开阔,对中国书画的学习有着清晰的认识,他深知西方绘画的造“型”与中国写意画的写“形”是两回事,素描造型扎根于西方文化的自然科学,中国书画受孕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哲学,纯属于两种文化背景、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孕育出的两个不同异类的艺术。有这基础,来从事书画学习研究就会不一样,就会有优势。 赵旭的画,可以用四个字来评价其品质。即简、静、空、明。 简,是中国写意画的高明之处,以少胜多,删繁就简。这里的简,不是指的简单简洁,而是指的境界。我们看到齐白石和朱耷的花鸟山水,往往寥寥数笔,笔简意赅,让人能感受到画家高度的概括提炼能力,更能让人领略到简练笔墨的宏大气象。如朱耷的平尺斗方就一条简约的鱼,大片留白,营造的且是一种消散疏寒,无限旷朗空阔的意境。赵旭的画正是把握住了写意画笔墨简练的要旨,笔下的一莲蓬,两三鱼、四五青蛙,六七蝌蚪,无不用笔凝练,意趣横生。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美学领悟,笔下自然不可能有此佳构。 静,是作品理性的外化,是情感表现的高级形式。中国书画都是写意的艺术,这种意既指象内之意,也指象外之意,还指作者心中之意。精彩的中国画作品都是作者笔墨反复锤炼、布局匠心独运的结果,没有对法理的清晰认识,笔墨就不会有上佳表现,看似非理性的笔墨实则是理性的高级表现形式。作品有静气,需要作者内心宁静,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美的存在,并以平心静气的精神状态进行笔墨表现。作品多静气,就会笔清墨润,让人气定神闲,引人入胜。赵旭作品正是给人以静气、文气和雅气,让作品清雅脱俗。 空,中国书画多指空灵明澈。往往作者善于经营画面,多于虚处着笔,以小见大,计白当黑。中国画在空灵的表现上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画中的一两远帆,不仅给人以强烈的纵深感,还给人烟波浩淼之境,美不胜收。齐白石的平尺虾蟹,除了生机盎然,活泼可爱,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透润笔墨之外那明澈的潺潺流水,甚至能感受到水的声音。赵旭笔下的或两三鸡仔,或一两鹌鹑,或两草一花,无不大量留白,总能给人以无限遐想,带来美的享受。 明,是中国画的高级品质。一是指笔墨干净透润,给人清澈明亮之美,二是画面清新雅逸,给人神清气爽之享受。画面无浊气、无躁气、无粉脂气、无铜臭气,体现着作品的格调和境界。纵观赵旭近五十件作品,多数作品都能给人以明亮清新之美,让人如沐春风,清风拂面。 中国书画犹如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出的一支光彩夺目的雪莲,需要我们对这圣灵之艺恭谦虔诚,怀揣敬畏,心存戒律。在世风浮躁、人心不古的当下,中国画和书法逐渐失去了昨日的芳华。正如某学者所说,“书法似乎一边热着,一边又在告别神圣,或者说我们的书画正遭遇着世俗和权利的绑架,那份纯粹或通往灵性的境界渐次在枯萎中失去光彩”。中国画又何不如此。 赵旭正而立之年,涉足丹青不过近十年的事,其作品不免笔墨不够老道,作品还须多些逸气,这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加强传统文化的修养,多些人生的历练和人生况味的感受,届时必将对书画的认识将是另一番感悟和境界。书画的渐进,如同朝圣没有顶点的山峰,永远都匍匐在通向艺术彼岸的途中,需要的是修持,这种修持需要心存念想和脚踏实地,心存念想可以让我们初心高悬,保持最好的心力,诗意般的追逐着我们内心的明月;脚踏实地可以让我们匍匐前行,保持最好的脚力,以抓铁留痕的态度把握生命的点滴,我想我们一定会让生命焕发出最欢实、最芳华的光辉。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