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足球开户讯(记者 周健 )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树木或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它们是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人文、旅游诸多方面的价值,也是一个城市的生态名片,被称为“活文物”和“活化石”。同时,古树名木又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永远无法恢复。因此,保护好古树名木不仅是保护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能守住人们心中的记忆。
那么,我市都有哪些古树名木?他们的分布情况如何?相关部门又是怎样保护的呢?
近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题采访。 古树名木承载着人们的记忆 在安康城区,要论哪棵树知道的人最多,当属生长在汉滨区老城办南正街清真北寺的那个臭椿树了。这棵树树龄并不长,不到230年,主干高10米,胸围352厘米,但就是这样一棵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树,在1983年安康发生特大洪水时,却有31人爬上此树而得救,有“救命树”之称,成了安康的名树。如今,仍有当年被救的人前去观瞻、养护,纪念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因古树而命名的村名、地名,在安康各县区都有,他们既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也体现了当地群众对古树的依恋。汉滨区洪山镇双柏村,该村名就是因该村二组生长着两棵柏树而得名。这两棵古柏相对而生,树龄已达770年,其中一棵胸围达500厘米,而另一棵古柏胸围417厘米。同样,岚皋县南宫山镇桂花村也是因该村生长着两棵古桂花树而命名,其中一棵树龄为310年,另一棵树龄已达1200年。岚皋县城关镇双湾村的松树垭,也因该地生长的一棵160年的松树而得名。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一种文化的记录;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一株名木,就是一段历史的生动记载。同时,因为参差错落的古树扩展了空间、浓缩了时间、折射了历史,成为特有的景观。在安康各县区,因古树而成为旅游景点的也不乏所在。生长在旬阳文庙内的一棵树龄在1100年以上的古柏,因其树下有碑,被称为“柏荫铜碑”, 是旬阳古八大景之一。
据清光绪本《洵阳县志》记载:“柏在文庙大成门右,其大连抱,黛色参天;下有古碑,字还凋零,以石叩之,音清绝如铜,闻名遐迩。”白河县麻虎镇金银村12组有棵冬青树,在一块巨石上已经生长420多年,被称为观音墩冬青树或“石上树”,是为一景。后柳镇的屋中树,也是因为有一棵树龄超过500年的皂荚树长在郭忠平家的房子内,成了后柳水乡的一大景观,引得省内外游客争相与其合影留念。 1902棵古树名木遍布秦巴大地 对古树的普查和建档,我市起步较早。早在2008年,市林业局就对分布在秦巴山水间的古树进行了普查,并且编印出版了大型图书《安康古树名木》。
当年,共普查建档古树名木866棵。其中单株古树名木813棵,鸳鸯古树14对28棵,古树群3处25棵;有国家一级古树184棵,二级古树243棵,三级古树439棵;分属35科63属8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银杏、红豆杉、珙桐40棵,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楠木、樟木、榉木、黄杉、红豆树、水青树、香果树、连香树等62棵。 去年年底,我市林业部门又历时3个多月,再一次对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具体数据虽未对外正式公布,但已基本确定。本次普查共查出古树单株1316株,古树群28个586株,共计1902株。其中特级29株,一级452株,二级251株,三级584株。和2008年普查结果相比,又新增单株古树名木503株、古树群25个561株。 据市天然林保护中心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干部周利平介绍,这次普查出的1902棵古树名木,分布在安康的10个县区,既有生长在安康城区的闹市中,又有根植在秦巴山区的大山深处、河流之畔。在这些古树名木中,树龄最长的当属生长在白河县构朳镇东坡村13组的一株银杏树。它的树龄已经超过1600年,树高达48米,因其萌条多,地围达到了1.5米,其中萌条中部主干胸围也有1米。 保护古树名木留住文化印记 按照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要求,古树实行分级保护,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树实施特级保护,树龄在500年不足1000年的古树实施一级保护,树龄在300年以上不足500年的古树实施二级保护,树龄在100年以上不足300年的古树实施三级保护。名木实施一级保护;古树名木保护以政府为主,专业保护与公众保护相结合、定期养护与日常养护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在安康,最早着手保护古树的是民间自发行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生长在现汉滨区坝河镇普陀寺村4组的一棵槲栎,因是当地一地主的私产,面临着被砍伐的危险。见此情况,居住在当地的成、汪、来、胡、李、周等姓共32人主动捐资,买下了此树作为公有,阻止了此树遭遇砍伐。时至今日,这棵生长了500余年的古栎依然枝繁叶茂,树下已经字迹斑驳的石碑见证了那段历史。 近年来,我市各级林业部门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尤为重视。据市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市林业局绿化科科长杨大洲介绍,除了进行两次普查、建档、挂牌保护外,还制定了《安康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下发了《关于严禁大树进城和本地大树出城》的管理文件,强化了对破坏古树名木违法活动案件的查处,从源头上治理对古树名木的损害及擅自移植。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复壮、补洞、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并按照不同的保护级别实行半年或一年查看一次,避免病虫害和人为破坏情况的发生,使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了95%以上。尤其是今年,市林业局专门筹资120余万元资金,对分布在10个县区的25棵古树名木进行了技术处理保护。 同时,杨大洲告诉记者,古树名木的保护还存在着执法力度不够、保护经费不足、各县区对申报古树名木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使个别古树名木遭到了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损害及人为破坏,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他希望各县区能拿出专项经费、加大执法力度、做好法制宣传、明确各级责任,把这些分布在秦巴山水间的古树名木保护好、利用好,守住安康的历史、文化印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财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