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文莉 摄影 陈刚
研讨会会场
遍布全国的郑远元专业修脚直营店
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府研究室、新华社陕西分社、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省社科院、安康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扶志扶智·技能培训 促进产业发展 实现精准脱贫”研讨会12月9日至10日在紫阳县召开。来自省社科院等单位的10余名专家对紫阳县依据市场需求进行扶贫模式的调整与创新、打造服务业品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钟顺虎致开幕辞,省政府研究室(省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杨三省作总结讲话,安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璟出席会议并致辞。
研讨会上,紫阳县委书记赵立根介绍了紫阳县技能脱贫的做法和成效,远元集团董事长郑远元介绍了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扶持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成功经验。与会人员实地调研了县电子商务服务(孵化)中心、县技能扶贫培训基地和高桥镇远元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就技能脱贫的“紫阳经验”展开热烈研讨。
各市区及11个深度贫困县的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人社、扶贫等部门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钟顺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我们在紫阳召开“扶志扶智·技能培训 促进产业发展 实现精准脱贫”研讨会,目的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通过学习推广紫阳技能脱贫经验,研究深化扶志、扶智、扶根本的工作举措,引导各级切实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上,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帮助贫困群众树立“弱鸟先飞”的意识。把力量凝聚到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上来,要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将给钱给物资助的外部“输血”式扶贫与自我进取自我改变的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成果,拔除穷根、消除贫困。要精准有效,充分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所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实践中长见识、长本领。同时,要深入总结宣传扶贫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巩固提升特色亮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贡献。
省社科院院长、教授任宗哲:
扶贫首在扶志。扶贫的精髓在于激发贫困对象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摆脱怨天尤人和等靠要的思想。扶贫要靠产业。要摆脱发展思路的贫困,拓宽视野、更新观念,通过产业带动,实现精准脱贫。扶志、扶智要与扶技相结合。政府要做好引导,甚至在某些方面,一开始要主导,走上正轨之后,再靠市场去推动。紫阳把职教中心作为技能培训场所,这是可复制的模式。我省各个县都有职教中心,可以结合本县区实际,选择市场潜力大、进入门槛低的产业,因地制宜做好技能培训,把扶志、扶智与扶技有机结合起来,让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可持续脱贫。
省决咨委原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郭卫东:
紫阳县自然条件艰苦,却给全国、全省探索出了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是非常可贵的。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既要移民就业,也要“移业就民”。紫阳通过技能培训,把掌握技能的贫困劳动力输送到远元集团,输送到全国去就业,也就是移民就业。当然还有“移业就民”,我们的茶叶、魔芋、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包括未来大健康产业,都可以做大做强,走出紫阳,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当前,各级各部门要抓住机遇、认真组织、深度分析,在市县、部门、行业,特别在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方面查找快与慢、高与低、好与差、先进与滞后的具体表现,找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
省行政学院巡视员、教授张贵孝:
紫阳县委、县政府以良好的服务营造了一个技能提升、产业发展的外在环境。第一是能够立足本职工作做好服务,坚持政府主导,整合力量抓培训。第二是选准培训项目、精选合格企业、政府奖励扶持,积极主动服务。第三是各部门通力协作,精准管理。远元集团的发展壮大,与紫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未来远元集团还需要解决有效监管、提升内涵和可持续发展三个问题。
西北大学教授、西安市政府参事姚慧琴:
在扶贫路径选择上,常常出现两个问题。一种叫“养贫”,政府给贫困户送钱送粮送米送面,最后还是贫困,路径的单一性难以实现全方位脱贫。另一种叫“返贫”。政府的产业扶持更多依赖于贫困户个体作用,政府给一些产业扶贫政策,但由于贫困户缺乏基本素养和市场竞争能力,产业发展不起来,兜兜转转最终还是返贫。类似于这样的纠结,在基层十分普遍。但紫阳县却在全力脱贫攻坚行动中,走出了一条非常成功的路径,就是“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路径,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这个经验完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很有典型意义。紫阳注重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扶贫,将政府、龙头企业、农户个人三体合力,但最后的落脚点和出路仍是市场。紫阳技能扶贫的实践,验证了阿马蒂亚·森的世界前沿理论,走在了世界前列。贫困人口作为个体进入市场,处于劣势地位。紫阳依托龙头企业,使技能培训后的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具有更强竞争力。
省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曹钢:
一是扶贫要从实际出发。陕南很重要的可开发资源是劳动力,劳动力输出到另外的区域去创业,这也恰恰是一个开发的路子。二是扶贫要建立良好机制。紫阳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了龙头企业带动上,三方都是有积极性的。郑远元把培训过程与整个创业作为一个整体,是为企业发展培训员工,不是简单的培训,把每一个人的培训环节、培训细节以及培训后的市场开发等都联系在一起,找到了根本动力。紫阳培训主体、培训对象都是想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这样做相对于政府部门简单的布置培训任务、下放培训指标,效果大有区别。三是扶贫工作要大力创新。像紫阳县这样,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真正使人民脱贫的路子上,这个钱就没有白花。
省社科院处长、教授王建康:
紫阳的精准扶贫应该说是“两扶并重”,做到了“三点三精”。所谓“两扶”是扶产业扶志气,抓住产业根本,贫困人口有脱贫致富的路子,抓住扶志气这个核心,那么贫困人口就有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紫阳在扶志方面做到了三点,第一点是明确了方向。紫阳通过身边的榜样、创业就业的典范,给贫困户点燃梦想和希望。第二点是找到了方法。紫阳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让贫困人口看到了脱贫、创业、就业的路子。第三点是提升了技能。贫困人口有核心技能,有竞争实力,容易就业,发展产业。同时,紫阳在扶持产业上做到了三个精准,第一是产业选择精准。紫阳选择修脚保健有劳动力的优势,有陕南中草药资源的优势,市场对修脚保健这方面的需求在快速增长。第二是龙头企业选择精准。紫阳的龙头企业有核心技术、优势品牌、社会责任和乡土情怀。本土企业对地方有感情、和群众有联系,于情于理会更好带动群众脱贫。第三是推进机制精准。政府、企业、贫困户形成了一整套运作机制,有效规避和消除了贫困人口承担的风险,使贫困人口走上了一条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的脱贫路子。
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杨三省:
脱贫攻坚目前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产业,最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发展产业?紫阳通过积极实践,回答了产业从哪里来、产业怎么来的问题。产业从实际中来,产业从实践中来。紫阳是一个四区叠加之地,全县近三分之一是贫困人口。紫阳能直面现实、科学决策,通过修脚技能,把自己的资源禀赋变成了优势产业,实现了贫困户、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多赢局面。通过市场把产业、企业、劳动力结合起来,是互生互动、互为依托的关系,是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模式。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基地培训、定向就业,找到了脱贫攻坚的科学路径,改变了以往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我省各地都有突出的资源禀赋,关键要结合市场需求,要尽可能从成熟可靠的产业做起,从贫困人口能够顺利进入的行业做起。郑远元虽是紫阳本土成长起来的草根企业家,但对企业的展望和对解决贫困问题的眼光,已经站在了世界前沿,并用行动验证了阿马蒂亚·森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紫阳的经验提醒大家,本土企业才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和主战场,一定要对本土企业高看和厚待。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既要去北上广招引高大上的企业和项目,更要把优惠政策多用于对本土企业的扶持上。紫阳的经验还要进一步深度挖掘和总结,紫阳在这个基础上也要继续大胆创新。我省脱贫攻坚工作责任重、时间紧,既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也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既是我们党的政治思想路线,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科学路径。
相关阅读